展览前言

对演讲这一形式的规定是这次活动的出发点。这一形式虽然会给艺术家带来限制,但更能带来限制中的自由。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。对于习惯使用行为艺术语言的艺术家,这种形式比较自然,而对于不习惯在公众面前现场表演的艺术家,这种形式可能具有挑战性。但偶尔打断创作的惯性,对于艺术家可能是一个新的机会,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创作,并且开发出新的创作可能性。

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不定形的事物,在保持自己的核心问题与观念的同时,采取任何形式都是可能的,因此这种形式上的设定并不必然伤害到艺术家自己的连续性,反而是在形式语言上刷新和挑战自己的机会。事实上,很多艺术家都曾因应展览的具体情况而改变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,并且取得了艺术上的突破,这些先例足以鼓励大家勇敢尝试。

艺术家既用作品说话,也用日常语言说话,又是他们也用日常语言来解读自己的作品。演讲是日常语言形式的一种升级版。在这次《演讲》项目里,把作品语言和日常语言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,混淆两种语言的使用状态,看看能够产生什么效果。采用演讲的形式是为了恢复口头语言的直接性,生动性。逼迫艺术家在面对他人的时候直接表达自己的观念,把自己特别想说的东西说出来。换句话说,艺术家习惯于把作品呈献给观众,而把自己隐藏起来(行为艺术家除外)。就像很多人习惯在网络上发表基金看法,在现实中却三缄其口,习惯于沉默。当然,并不是否定那样的创作方式,也无意在两种创作方式之间评出高下,更没有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的意图。

“演讲”项目的规则:在活动现场进行一场“演讲”,要求至少在一个方面和正常的演讲有相同之处,同时至少有一个方面不同于正常的演讲。换句话说,既不能是完全正常的演讲,也不能完全和演讲无关。除此之外,一切由艺术家自由决定。


现场图